【人生藍圖】人生意義?萬物本無意義,直到你賦予它意義

凡事不具意義,直到你賦予它意義。

舊的思維框架:「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要找到它。」
新的思維:「人生的意義,不是找到答案,而是創造它。」

如果你曾經覺得人生需、提不起勁,或許你已經讀過這篇:
【為什麼覺得人生沒意義?也許你只是還沒找到真正想做的事】。
如果你開始意識到,有些選擇是社會要你這樣、而不是你真的想要的,也可以參考這篇:
【想找到人生的意義?先分清楚那些是你的「想要」,不是別人的「應該」】。

而今天這一篇,我想跟你談的是——當我們釐清這些之後,該怎麼主動賦予自己的人生一個意義?

曾經,我以為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完成某個被賦予的使命。

有人立志當醫生,有人從小夢想當棒球選手,我以為他們之所以清楚人生方向,是因為他們找到了那個「使命」。

那我的呢?我的人生意義是什麼?

為了找到答案,我開始旅行。因為很多人說,他們在旅行中找到了人生的意義,一趟獨旅,人生從此不同。

我出發了,也回來了。但我沒找到使命,只覺得更困惑。

後來,我開始懷疑:也許人生意義不是「找到」,而是「賦予」的。

我們先從生活中的例子開始,來思考「什麼是有意義的?」

請你想想:
你覺得幫助別人有意義嗎?
你覺得賺錢有意義嗎?
你覺得為了讓家人過得更好,每天工作10個小時有意義嗎?
你覺得傳教有意義嗎?還是覺得只是洗腦?
你覺得旅行是有意義的探索,還是浪費錢的逃避?

這些問題,不存在標準答案。

對虔誠的教徒來說,傳教是有意義的;對沒有信仰的人來說,可能毫無感覺。
對有孩子的人,養育孩子是生命重心;但對不生主義者,養小孩可能只是人生負擔。

你會發現,意義從來就不是事件本身的性質,而是我們對事件的詮釋
凡事本無意義,直到我們賦予它意義。

回到那個永恆的大哉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人生,是由無數件小事組成的。
既然這些小事本身不具意義,那整個人生也不是天生有意義的。

有意義,還是沒意義,取決於你怎麼看、怎麼選。

但從小到大,我們卻被訓練成要做「有意義」的事。
靜靜發呆會被說不積極,堅持創作風格被當成固執,喜歡的事情如果無法變現,就會被貼上「不實際」。

這些評價,真的準確嗎?

其實,那些「有沒有意義」的標籤,大多來自別人。

所以,與其問別人這件事有沒有意義,不如問問你自己:
這件事對我來說,重要嗎?值得嗎?讓我快樂嗎?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它就夠了。

我們不需要活成別人認為「有意義」的樣子。
我們只需要活成,未來回顧時,不會後悔的樣子。

對我來說,有意義的事,會讓我在當下快樂,事後回想也覺得滿足。

這就是我賦予「意義」的定義。
那你呢?你會怎麼詮釋意義?

過去我以為,意義是一個遠方的標準答案,等著我們去找到。
但我後來發現,它其實從來都在你身邊,只是你還沒認真看見。

我開始回想,什麼事是我做的當下感到快樂,結束後也感到踏實的?

我寫下三種情境:

  1. 體驗沒試過的事
  2. 跟人有真實連結的時刻
  3. 幫助別人產生影響的瞬間

我發現,這些就是我的「意義感」來源。
於是我不忘提醒自己:生活就算再忙,也別忘了這些事才是我在乎的。

當我們知道什麼對自己有意義,理應把時間放在那些事上。

但現實中,總有一些「我覺得沒意義但非做不可」的事。
面對這些事,我們可以選擇兩種態度:

  1. 臣服,不去抗拒
  2. 接納它存在,把它當作人生一段短暫經歷

你永遠不知道,今天經歷的一件小事,會不會在未來串起什麼重要線索。

所以即使你覺得現在做的事毫無意義,也不代表它真的一無是處。
是我們對事件的詮釋,決定了我們對人生的體驗。

不是每件事都需要一個偉大的理由,能讓你快樂,就足以成為理由。
不是每段人生都需要一個偉大的意義,只要你活得心安踏實,就是最好的意義。

你不必尋找意義,你就是那個能賦予意義的人。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