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的思維框架:「我要學會控制我的情緒。」
新的思維:「不去控制,而是讓情緒自然流動」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驗?明明情緒快爆炸了,卻還是硬撐、裝沒事,告訴自己要冷靜、要堅強。甚至看了很多教人「控制情緒」的方法,卻總覺得壓力反而更大?
事實上,長期壓抑情緒不但無法真正解決問題,還可能在身體與心理層面造成更深的堵塞與痛苦。
那麼,有沒有一種不需要壓抑,也不會情緒失控的健康做法?有的,就是今天這篇文章要介紹的——讓情緒自然流動,而不是試圖控制或壓抑。
為什麼「壓抑情緒」行不通?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理性、要冷靜,情緒被視為「負面」的、不理智的東西,最好能壓下去、藏起來。但所謂壓抑情緒,指的是:當情緒浮現時,我們選擇忽視它、轉移注意力,或用意志力強迫自己「不要有這個感覺」。
但情緒不是可以被蓋掉的東西。它們是一種能量,一旦被壓抑,反而會累積在潛意識與身體中,轉化為焦慮、緊繃、易怒、失眠等身心症狀。就像水管堵塞,水流會越積越多,終究會從別的地方爆發出來。
真正有效的情緒管理,不是把情緒關起來,而是學會如何覺察、允許與釋放。

什麼是「讓情緒流動」?
「讓情緒流動」的意思是:在情緒出現的當下,不批判它、不抗拒它,也不急著找方法修正它,而是覺察情緒正在發生,並允許它自然通過你的身體與意識。
你可以想像情緒就像天空中的雲。當它從遠方飄來,我們先辨認那是一朵什麼樣的雲——是輕盈的卷雲?還是厚重的積雨雲?接著,意識到這片雲正漂浮在你的頭頂上,陪伴著你當下的狀態。
最後,你不需要抓住它、也不需要抗拒它,只要讓它隨風飄離,回到屬於它的位置,而你繼續安然地享受自己心中那片廣闊的藍天。
這種做法,不但能降低情緒的衝擊力、不讓情緒能量累積在身上,也能更快的回到穩定的情緒狀態。
實踐步驟:如何讓情緒自然流動
學會讓情緒流動不是一蹴可幾的事,它需要日常練習與覺察。以下是三個實用步驟,幫助你從壓抑情緒的模式中走出來。
步驟一:辨認情緒 —— 從日記開始
許多人不是沒有情緒,而是「不覺得自己有情緒」,因為習慣忽略。最簡單的起點是每天寫一段情緒日記:
- 回顧某個時段的事件,例如早上、下午或整天。
- 記下發生的事情與當時的感受。
- 用簡單的情緒詞彙描述你的反應。
範例:
- 通勤遇到塞車 → 焦躁
- 收到主管肯定 → 開心
- 晚餐和伴侶吵架 → 受傷、生氣
這個練習能幫你重新連結感受的能力,讓你意識到情緒是一直都在的,只是我們沒留心。
步驟二:覺察情緒 —— 在當下命名感受
當你熟悉辨認情緒後,可以開始練習在「情緒發生的當下」覺察它。
例如:你突然心跳加快、眉頭皺起,停一下,問自己:「我現在感覺是什麼?」然後在心中標示出來:這是焦躁、這是委屈、這是不安。
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卻能大大降低情緒對你的控制力。因為一旦你能清楚命名情緒,你就不是被它淹沒的人,而是能與它共處的觀察者。
步驟三:讓情緒流動 —— 接納與放下
最後一步,是學會讓情緒「通過你」。你可以在心中對自己說:
- 「我正在經歷一股憤怒的能量,它在我的身體裡流動。」
- 「我讓這股悲傷慢慢流過我,我願意放下它。」
你也可以搭配深呼吸、觀想法、正念靜坐等方式,幫助自己安住在當下,不去壓抑、不去否認,也不是裝沒事,而是把情緒的能量溫柔地釋放出去。這,。
結語:情緒不需要對抗,只需要流動
處理情緒不是要你硬撐,也不是要你永遠保持正向,而是學會與情緒共處,讓它流動。當你練習讓情緒自然流過自己,你會發現,原來平靜不是因為沒有情緒,而是你開始知道,該怎麼溫柔地與它們共處。
若你想學會具體怎麼面對情緒、釋放情緒,你可以接著看第二部:
【情緒釋放II】情緒來了怎麼辦?4步驟教你處理情緒,找回內在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