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釋放】解鎖能量的秘密:如何透過大衛霍金斯能量表提升你的振動頻率?

感覺常卡在低頻情緒?帶你看懂大衛霍金斯能量表,學會判斷自己的能量等級,釋放內在情緒,啟動從焦慮走向平靜、從匱乏走向豐盛的轉化之路。

大衛·霍金斯能量表(Map of Consciousness)最早出現在他的代表作《力量對抗力量(Power vs. Force)》中。他在這本書裡提出:人類意識是可以被量化的,每一種情緒狀態與意識層級,都對應一個振動頻率(以數值呈現)。

這張表的基礎,來自他長年研究的「肌肉測試法(kinesiology)」。這是一種透過肌肉反射反應來判斷某種事物是否符合身體能量的方法。他發現,當人處於真實、愛、平和等高頻能量時,肌肉會變得穩定有力;相反的,在恐懼、羞愧、憤怒等能量下,肌肉會變得無力或緊縮。

因此,這張表不是憑空編出來的情緒排名,而是一種結合心理、生理與意識層次觀察的結晶。

雖然這個方法仍有爭議,尤其在科學圈中不被當作「主流證據」,但它在身心靈界廣受歡迎,成為許多人進行自我觀察、情緒釋放與內在轉化的重要工具。

很多人在接觸大衛霍金斯能量表時,最常問的問題就是:「我目前到底在哪個能量等級?」、「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低頻率?」

雖然這張意識能量表的數值是以肌肉測試來建立的,但我們不需要真正進行肌肉測試,也能透過日常的自我觀察來大致判斷自己的能量狀態。

以下提供三個簡單的方法,幫助你初步了解自己的振動頻率:

問問自己:這一週、這一個月,我最常感受到的是什麼?是平靜、感恩、愛,還是憤怒、羞愧、委屈?這些「情緒」是你目前內在震動頻率的指標。

你的生活中出現什麼樣的人事物?是支持、理解、共鳴,還是誤解、衝突、失落?我們會吸引與自己頻率相近的能量場,從外在觀察自己,也是一種提醒。

當你面對挑戰時,是否會對自己說:「我不夠好」、「我做不到」、「我一定會失敗」?還是你能告訴自己:「這只是過程」、「我值得被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些內在對話,透露你當下的意識等級。

記得:我們的能量狀態是流動的。這代表,你今天可能在悲傷、憤怒等低頻率裡,但不代表你一直都會如此;當你願意轉化內在經驗,頻率自然會升高。而當內在的覺察與療癒積累到一定程度,你也會越來越能穩定在某個意識層次中。

根據霍金斯博士的說法,《力量對抗力量》一書中提到 200Hz 是意識能量表的關鍵轉折點

在能量表上,200是「勇氣(Courage)」的頻率,是從負向能量場(如羞愧、罪惡、恐懼)跨入正向能量場(如中立、願意、愛)的一道門檻。
— 摘自《Power vs. Force》,David R. Hawkins

低於200的能量狀態會讓我們持續感受到壓抑、無力與受限;而一旦超過200,就會開始感受到擴展、創造、流動的力量

即使你現在還沒到200Hz,也沒關係。

請不要因為自己現在感到無力、委屈或悲傷,就認為自己「不好」、「不夠靈性」。意識的轉化是一個過程,沒有人天生就一直在高頻狀態。你只需要做一件事:願意看見當下的自己,並誠實地接納自己。

要提升頻率,首先要意識到自己處於什麼頻率。打破或建立一個習慣需要刻意練習,保持覺察也是如此。何謂覺察?就是有意識地感知自己的情緒、想法和行為。

過去,我們可能這樣生活著:時間到了就起床、上班、吃午飯、繼續上班、下班、吃晚飯、做家事、休息、睡覺。

在情緒上,我們可能生氣的時候說出傷人的話而不自知,或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感到自卑並沉浸其中。

在思想上,新聞寫什麼我們就相信什麼;當想做出與眾不同的選擇時,腦中就會浮現自我批判的小聲音。

現在,我們要打破這個習慣:

  • 吃飯的時候意識到我在吃飯,好好品嚐每一口飯。
  • 生氣的時候意識到我在生氣,讓生氣流過。
  • 看到新聞報導的內容,我意識到我正在閱讀,並進行思辨。

剛開始練習覺察,會在行為過後、情緒過後、接受資訊後,才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經歷什麼、無條件接受並相信什麼。但練習久了,便能在當下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情緒和想法。

當能覺察自己的情緒、想法,若發現當下是低頻能量(如怨恨、自我否定、詛咒他人的念頭),就能立刻提醒自己:這是低頻能量,我要回到高頻狀態、我要回到我原本的狀態。


釋放低頻能量,是提升自己頻率不可或缺的一步。很多時候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我們卻緊抓著不放,讓能量卡在身上。被壓抑的情緒會慢慢累積,使我們處於持續低頻的震動中。

可能是傷得太深了、太不甘心、也可能是還沒準備好原諒。但如果我們執著於過去,只會讓自己更深陷在同樣的能量迴圈裡。

要記得:能量不能被消滅,它只能流動或轉化。讓能量流動的方式有很多,例如:

  • 觀想能量離開自己的身體
  • 誠實地說出不甘心
  • 讓委屈流淚釋放
  • 用運動或拳擊釋放體內累積的張力

當我們開始感恩,就開始聚焦自己已經擁有的,而非匱乏的部分。這個意識的轉換,會讓我們自然進入更高的振動頻率。

每天睡前可以問自己:「今天,有哪三件事讓我感到感激?」這些看似微小的片刻——一頓美味的晚餐、一段安心的對話——都會累積成我們能量場中的光亮。


很多人在追求「提升頻率」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進入自我壓迫:「我不夠好」、「我怎麼還沒變高頻?」、「我怎麼還會生氣?」

請記得:頻率的提升不是讓你變成完美的人,而是讓你學會接納此刻的自己。

當你願意說:「即使我現在在低頻裡,我也選擇溫柔地陪伴自己」,你就已經不在過去的能量場中了。因為愛與接納本身,就是高頻。

很多人會問:「高頻率的人到底是什麼樣子?」、「我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變高頻?」其實,高頻不是裝出來的正能量,而是一種穩定的內在狀態。當你越來越常處在以下這些特徵中,你就正在轉化能量頻率:

他們不是沒有情緒,而是懂得覺察情緒高頻的人也會生氣、難過、失落,但他們不壓抑、不否定,而是願意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情緒,然後讓情緒流過。

他們更少批判,更容易理解他人他們不再急著評價誰對誰錯,而是從背後看見「這個人是不是也在受傷」、「他可能正在他的課題裡」。

他們活在當下,不過度糾結過去與未來他們會享受吃飯、散步的片刻,不讓焦慮佔據整個腦袋。他們也明白一切都在最好的安排中,學會相信生命的節奏。

他們知道自己是有力量的他們不再把生命交給外在環境定義,而是相信自己可以選擇回應的方式,選擇創造什麼樣的人生經驗。

最重要的是,他們愛自己即使今天狀態不好、沒辦法覺察、又陷入老舊模式,他們也會告訴自己:「沒關係,我正在路上。」高頻率,不是一種目標,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它不是你努力追來的「更好」,而是你慢慢走進的「更真實的自己」。

這張意識能量表的基礎來自霍金斯博士對「肌肉測試法(kinesiology)」的長年研究。他透過成千上萬次測試與臨床經驗,建立了不同情緒對應的能量等級。

這套系統雖然在主流科學界仍具爭議性,但在身心靈領域被廣泛運用,許多人透過這張表成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轉化情緒與意識狀態。

它就像一張地圖,不是絕對的標準,但可以幫助你辨識當下的位置與方向。

即使你對能量頻率的概念還存疑,也可以把這張表當作一種「情緒自我檢視表」來使用。每一種情緒都對應著一種內在狀態,當你願意去感受、理解、釋放自己的情緒,轉化就會自然發生。

絕對不是。你現在所處的位置,不是問題,而是起點。霍金斯能量表的價值,不是拿來自我批判,而是拿來陪伴自己轉化的。沒有人一開始就在高頻,但是當你願意覺察與行動,無論從哪裡開始,最終都可以走向更自由的狀態。

最後,我想與大家分享,我對於情緒的看法:

在大衛霍金斯能量表的理論中,不同的情緒對應不同的振動頻率。一切萬物——包括你的情緒、想法與身體感受——本質上都是能量的不同形式,而能量的特性就是:它不會消失,只會流動、轉化或被儲存

所以,當你感到生氣、難過、痛苦、怨恨的時候,與其說你「擁有」這些情緒,不如說是這些能量正在你體內流動

如果你選擇讓它自然流過,它就會完成自身的運行;但如果你壓抑、否定、拒絕釋放,它就會累積在你的能量系統裡,變成卡住的能量

我們從集體經驗中也能看到例子,例如種族之間代代相傳的仇恨情緒,便是一種尚未被釋放的集體能量殘留。即使當下的人彼此並未直接衝突,但那股未解的能量仍舊影響著行為與關係。

很多人誤以為「負面情緒是不好的、要消滅」,但事實是:情緒本身沒有好壞,只有頻率不同。

蘋果、橘子、香蕉、蓮霧是水果的種類;憤怒、怨恨、喜悅、興奮是情緒的種類。我們不會說蘋果是錯的、蓮霧是對的;那為什麼要說憤怒是壞的、喜悅是好的?

情緒的本質是中性的,它只是處於不同振動層級的能量。但這不代表我們就該停留在低頻率裡,因為:

當我們長期處於羞愧、憤怒、內疚、悲傷等低頻能量場,就難以體驗到愛、自由、平靜等高頻狀態;而顯化豐盛的能量,也只有在高頻場域中才會發生。

所以,不是因為情緒「壞」所以要放下,而是因為我們想體驗更高層次的生命狀態。

大衛霍金斯能量表不只是一本書裡的理論,它是一張意識的地圖,引導我們看見:情緒只是能量的不同頻率,而你可以選擇是否讓這些能量自由流動。

當你開始理解這張能量表,你就不再害怕情緒的出現,也不會急著壓抑或逃避,而是學會用覺察與接納,與情緒和平共處,並一步步走向更高的頻率。

延伸閱讀推薦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