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的思維框架:「我相信……。」
新的思維:「我相信的事情不一定是真的」
從小父母就告訴我「賺錢很辛苦」、「賺錢不容易」、「大家都是辛苦工作三十年,才能過無虞的退休生活」。這些觀念限制了我對賺錢的想像,直到我意識到這些都只是可以被打破的限制性信念,我累積財富的速度才開始增加。
既然限制性信念會影響我們的人生選擇,那麼轉化它們,也能帶來真實的改變。但轉化信念並不是立刻丟掉就好,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先知道這些信念從哪裡來→再學會覺察它們→最後才能真正轉化。
這篇文章,我們就從:了解限制性信念是怎麼形成的 開始。
什麼是限制性信念
限制性信念,是你深信不疑,卻限制你前進可能性的認知或想法。簡單來說,它們是一種看不見的心智框架,阻礙你追求美好生活、達成人生成就。
這些信念可能是:「我不夠好」、「我無法靠興趣賺錢」、「我不能讓別人看到脆弱的我」。儘管它們看似保護你免於受傷,但往往也悄悄地綁住你的人生。
限制性信念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所有的「認知」——也就是對事情的理解與判斷,都是大腦學來的。
舉個例子:你看到一個人講話很大聲、皺著眉頭、語速很快。你問他:「你怎麼了?」他回答:「我在生氣。」
從這一刻起,大腦學到:這些行為=生氣的表現。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你就會直覺地認為那個人也在生氣。
限制性信念,其實也是一種學來的認知。而這些信念一旦形成,就很容易限制你的人生選擇。
比如說,剛畢業要進入職場前,身邊的人常說:「不要把內心話告訴同事。」
「同事不能當朋友,要小心。」雖然你還沒親身體驗過,但你開始相信這些話是對的。
後來真的有同事背叛你,你的經驗和原本聽來的話完全對上了,這讓你的信念變得更強烈。你告訴自己:「看吧,真的不能跟同事當朋友。」
這個信念,就這樣在你心中生根了。
但某天你換了工作,遇到幾個真心對你的同事。你開始懷疑:「真的不能和同事當朋友嗎?」你發現,其實是你以前沒遇到對的人,而不是這件事不可能發生。
你的信念改變了。
這時候你回頭一看,會發現兩件事:
- 你還沒真正經歷,就先相信了別人的看法。
- 你用一次受傷的經驗,就否定了所有其他可能性。
為何這些信念如此根深蒂固?
我們的大腦為了節省能量,會讓熟悉的想法重複播放,久而久之就變成自動化程式。更重要的是,這些信念與我們的「自我認同」緊密連結,動搖它們就像在質疑「我是誰」。
比起重新定義自己,大腦會傾向讓我們留在熟悉的框架中,即便這個框架讓我們痛苦、限制我們。這也是為什麼會被信念限制,卻很難發現。
限制性信念的來源
原生家庭
小時候,我們對父母、照顧者的話語是毫無防備地吸收。如果你曾經被說「不要那麼愛出風頭」、「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你又做錯了」,這些話會在潛意識裡留下深刻印象,成為你對自己的定義。
社會與文化價值觀
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定義「成功是什麼」、「幸福該長什麼樣子」的文化中。這些集體觀念也會無聲地成為我們內在的框架。例如:「男生不能脆弱」、「有錢人才有價值」。
成長過程中的創傷經驗
曾經的拒絕、羞辱、忽視或失敗,會讓我們為了自保而建立防衛機制。這些創傷記憶,經常變成我們限制自己的理由。
常見的限制性信念
在檢視限制性信念的時候,會遇到一個問題:你根本沒意識到「這是」限制性信念。你根本沒意識到這個認知正在阻礙你,也因為你相信這個認知,依照這個認知行事,重覆相同的行為模式,所以改變不會發生。
因此,我在這裡提供一些常見的例子。在閱讀以下內容的時候,請先忽略腦中批評、批判的聲音。
跟金錢有關的
- 賺錢很辛苦
- 賺錢要很努力
- 我不可能靠做自己喜歡的事賺錢
- 只有少數幸運的人能做自己喜歡的事賺錢
- 錢是痛苦的來源
- 我不可能買得起房子
- 我不可能達到財務自由
- 為了錢,我才做這份工作
- 為了錢,我只好留在這段關係
跟自我價值有關的
- 我配不上OOO
- 我不用用這麼好的東西
- 我必須完美
- 我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 我很平庸
- 不會有人真的採用我的想法
- 我一定要有OO學位/年薪OO萬/一技之長才夠好
- 我不夠好
- 我還須要更好
- 我不能停下來,不然會落後
- 別人對我好的時候,覺得自己不配
- 別人稱讚我的時候,覺得無所適從
- 無法坦然接受別人的善意或幫助
- 當自己的行為不符合社會期待,就苛責自己
- 受到批評的時候,覺得是自己的問題
- 不敢在眾人面前發表意見,怕自己的想法不好
跟關係有關的
- OOO與我的關係永遠無法改善
- OOO與我永遠無法溝通
- 我不能在別人面前展現自己的脆弱,因為別人會笑我/用異樣眼光看我
- 只要知道我的過去/真實想法,就不會有人喜歡我
- 人都會變心,不會有人一直愛我
- 不會有人願意接受這樣的我
- 不會有人懂我
跟夢想有關的
- 我不可能達成夢想
- 我不相信自己會成功
- 一定要非常辛苦才會成功
- 只有極少數的幸運者能夠完成自己夢想
- 我沒有足夠的資源做想做的事
- 我不可能造成成為有影響力的人
- 我不可能改變我的人生
結語:改變的第一步從覺察開始
限制性信念是什麼?它是你被灌輸、重複相信的想法,而非絕對真理。當你開始覺察它們的存在,開始辨識「哪些想法真的對我有益?哪些只是過去留下的程式?」你就能開始為自己做出新的選擇。
信念不是你,而只是你曾經相信的版本。你可以選擇把限制變成提醒,把框架變成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