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始行動?】從卡關到行動:破解完美主義與自我懷疑

這篇文章分享1個克服心魔的小練習,以及2個行動提案,帶你跨出行動的第一步。

你是否經常為自己的夢想計劃了無數次,卻始終無法跨出第一步?自我懷疑讓你對能力感到不安,完美主義則讓每一次嘗試都變得遙不可及。

這些阻礙看似難以克服,但其實關鍵在於轉變思維與行動方式。只要放下對完美的執著,找到一個可以立即開始的切入點,你就能突破內心的束縛。這篇文章分享1個克服心魔的小練習,以及2個行動提案,帶你跨出行動的第一步。

阻礙行動的原因

因為覺得目標離自己很遙遠,不相信自己能夠達到,所以沒有動力行動。

以理財來說,過去的我認為有錢了才需要學習理財,沒有足夠資金的我何必理財?現在回頭來過當時的想法,只想問自己:不學習理財如何變有錢呢?

「沒有足夠資金的我何必理財?」這句話的背後其實是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會變有錢,所以覺得理財與自己無關。

「不相信自己」是自限制性信念,來自於過去經驗、認知侷限、與自己接觸的人們。

延續理財的這個例子,過去經驗中自己用辛苦的方式賺錢,潛意識便以為賺錢是辛苦的,沒想過用有效率的方式累積財富。

沒學習新的理財方式,認知侷限,不曉得其實還有很多方式可以增加收入,潛意識便以為自己只會有一種收入來源,很難相信自己能賺更多錢。

與自己接觸的人們若想法都跟自己差不多(同溫層),潛意識便以為世界就是這樣了。

踏入健身房前,認為自己缺一件運動衣、一件運動褲、一個智慧手環、一雙運動鞋,在還沒買齊這些物品之前,告訴自己還不能踏入健身房。

然而事實是,只要有排汗的衣物、一雙穿起來舒服的鞋子,就可以開始運動了,開始運動後,才會了解自己需要什麼、適合什麼裝備。

我認為會有「要等準備齊全了才可以開始」的心態是完美主義作祟。

完美主義作祟可以再延伸到其他項目,像是經營頻道,以為要口條很好、攝影設備夠厲害、腳本夠完美才可以開始拍片。事實是:開始拍攝後,才知道要怎麼拍,才知道要怎麼調整,才能拍出自己想要呈現的樣子。

像是追求自己有好感的對象,以為自己要夠會打扮、夠有才華、夠有能力才有資格追求對方。事實是:要先認識對方,才知道對方在意的條件有哪些。

完美主義背後的底層原因與自卑脫離不了太大關係,以為不完美(不夠好)就沒資格做一件事

這也是限制性信念,這樣的信念是過去某個時刻(印象太過深刻、事發當下感覺太過強烈)或連續事件發生後(大腦被說服)被編輯進去的。

過去可能因為拍的某支影片被嘲笑、告白後被好感對象傷害、努力後卻失敗被冷言冷語,所以有了不夠好、不成功會被嘲笑、會被看不起的認知。下一次要開始一件事的時候,便會浮現相關記憶。

我想透過以下3項提問,讓你試著看見「不完美(不夠好)就沒資格做一件事」是完全沒必要的想法

任何時刻的你都沒有「不好」,任何狀態下的你都絕對有資格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

假設有人說哥哥姐姐就要讓弟弟妹妹,這句話一定是對嗎?

若有100個人都這麼說,這句話就一定是對的嗎?

同樣的,假設有人說你唱歌這麼難聽還出來參加比賽,你真的唱得難聽嗎?

若有100個人都這麼說,你就真的唱的難聽嗎?況且唱得難聽就不能唱給別人聽嗎?

克服完美主義的小練習

當你出現「這樣的自己不夠好」的想法,試著在這些狀態後面加一句「又怎樣」,你會慢慢感覺「這樣的自己」根本沒怎樣!

舉例:

離婚,又怎樣(不代表自己是有問題的人)

過重,又怎樣(不代表自己是醜陋的人)

上台講話發抖,又怎樣(不代表自己是沒用的人)

曾經被排擠,又怎樣(不代表自己是不好的人)

輸了,又怎樣(不代表自己是失敗的人)

當你認為自己是有問題的、醜陋的、沒用的、失敗的,你會活成這樣的身分,外在世界別無選擇,它只能反映你的內在想法,所以現實只能讓你再次經歷不好、經歷失敗。

要跳脫這個循環方法是,你告訴自己 : 這是過去的我的選擇造成的結果,此刻我只要做不同選擇,未來就會有不同結果

我接受婚姻以離婚收場、我接受過重的事實、我承認上台講話會緊張、我承認過去被排擠、我心服口服說出自己輸了。

然後告訴自己這些都是過去的選擇造成的,我的未來由此刻的想法決定。改變勢必會發生,只是改變需要時間。

如何開始行動

改變容易,因為只要想法改變一切皆變,但也不容易,因為有些想法很難被改變。

改變想法第一步是意識到自己有這個想法,追溯這個想法從哪來,並質疑它,事情/道理真的如此嗎?

質疑是改變認知的開始。因為當你質疑,就會開始蒐證,去意識、去驗證,接著你可能會發現事情不是你原本想的那樣,你看見更多可能性。

當你試著接受它(新認知)可能是真的,即便它與你過去經驗的相去甚遠,你的認知就擴大了,每次擴大認知,你就會得到不一樣的世界

當你願意接受新的認知,並願意持續相信它,它便可以成為你的新信念(認知重構)。新信念讓你採取不同以往的行動,產生不一樣的結果。

一段時間過去,當新的信念變成阻礙,便會成為限制性信念,那個時候你會需要再次改變認知,認知重構,這個過程不斷持續,直到這一生結束。

認知重構過程中最大的阻礙,是不願意放下舊想法的自己,執著的自己。

今天探討的主題─為什麼我們要等到一切就緒才願意開始

成為不用等到一切就緒就行動的人,需要消除的限制性信念是:「不完美(不夠好)就沒資格做一件事」因為任何時刻的你都沒有「不好」,任何狀態下的你都絕對有資格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這裡也同步提醒,行動不代表衝動或亂行動。

克服了心態面的阻礙,接下來是「如何做」。

不用等到一切完美才開始,因為這個宇宙中一定存在某些方法,現在就能馬上開始行動。

找到落地的方法能給我們自信,因為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存在可靠的方法來達到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能讓我們堅持。最後,我們要讓自己清晰得著看見如何一步一步達成目標,只要看得見,必能實現

結語

「等到一切就緒才願意開始」背後的心態是因為不相信自己以及完美主義作祟,兩者皆源自限制性信念,受過去經驗、認知侷限與周圍的人的影響。

記住,「不完美(不夠好)就沒資格做一件事」是完全沒必要的想法任何時刻的你都沒有「不好」,任何狀態下的你都絕對有資格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好與不好,好與不好是人類定義的,且每個人對好的定義都不同。你是自己生命中的導演,為何不由你自己定義自己的劇本呢?

克服心態面的阻礙後,接下來是「如何做」,不用等到一切就緒才開始,因為這個宇宙中一定存在某些方法,現在就能馬上開始執行,你只需要把它找出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