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形成個性,個性決定命運。」要改變命運,就要從源頭,也就是思維改變起。
我們的所有行為,都受大腦影響。腦中有個資料庫,告訴我們遇到什麼狀況,要採取什麼行動。這個資料庫怎麼來的?從出生到現在的人生經驗累積來的。
無論你想改變人際關係、經濟狀況、事業成就或感情狀態,都要從這個資料庫改起,改變腦中資料庫的動作,就是「認知重構」。
認知重構的原理
所有的認知,都是大腦學習來的。「賺錢很辛苦」、「一定要很辛苦才能成功」、「沒有人會付出不求回報」、「職場上沒有真心的朋友」
這些認知怎麼來的?小時候父母告訴我們的,周圍朋友告訴我們的,新聞媒體寫的,或親身經歷過的。
當「職場上沒有真心的朋友」這條認知被鍵在資料庫內,我們就不會允許自己對同事敞開內心;當「賺錢很辛苦」這條認知被鍵在資料庫內,我們就不會允許自己輕易賺到錢。
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意識到自己有這樣的認知,就會納悶為什麼總遇到冷漠的同事?或不理解為什麼自己總是賺辛苦錢?其實都是因為資料庫的設定。
好消息是,既然認知是大腦學來的,只要讓大腦重新學習,就可以改變認知,改寫命運。
三種認知重構方法與實作
分享三種認知重構的方法,稍後會說明這三種方法的差異和使用時機,也會用實際舉例來說明如何使用這些方法。
方法一:說服大腦的認知重構法
步驟一 意識到自己有這個認知
步驟二 找到這個認知的來源
步驟三 「說服大腦」為什麼這個認知不合理或沒必要
過去我把這個步驟稱為挖掘底層原因,因為一旦挖到底層原因,就會發現原有的認知有多不合理
步驟四 植入新認知
舉2種情境的例子來說明。
情境:生活中常發生不公平的事,如做多得少、付出與獲得不成正比、懷才不遇、被誤會、被差別對待等
目標:脫離不公平的情境
步驟一 意識到自己有「這個世界不公平」的認知
生活中頻繁出現某些情境,代表資料庫中存有某個造成此情境的指令。
常遇到不公平的事,代表資料庫中有「這個世界不公平」的認知。
步驟二 翻找過去記憶,找出人生第一次覺得不公平的記憶
小時候沒錢買玩具,但周圍的朋友都有,「別人有,自己沒有」,形成不公平的認知;長大後看到有人含著金湯匙出生,有人卻只過著生存以上生活以下的日子,「這世界不公平」的認知成為堅不可摧的信念。
步驟三 說服大腦為什麼這個認知不合理或沒必要
問:為什麼「別人有,自己沒有」就是不公平?
答:因為每個人「該」擁有相同資源
問:為什麼要每個人「該」擁有相同資源?為什麼大家會有不同資源?
答:大腦答不出,去找答案,找到以下
我們出生在與自身業力相符的家庭中,今生已是結果。今生看似不公平的出生條件,從靈魂的角度來看不代表不公平。
步驟四 植入新的認知
新的認知: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絕對的「不公平」也是。
情境:常常為錢煩惱,如花錢的時候有罪惡感、怕錢不夠用、覺得自己不配擁有等
目標:脫離金錢匱乏的情境
步驟一 意識到自己有「不該花這麼多錢」的認知
每當花錢的時候就會責備自己不該花這麼多錢
步驟二 翻找過去記憶,找出人生第一次認知「不該花這麼多錢」的記憶
小時候跟父母出門買東西,父母都會說錢很難賺,小朋友的不用用這麼好的東西,潛意識逐形成「不可以亂花錢,賺錢很辛苦」、「我不值得擁有這麼好的東西」的認知。
步驟三 說服大腦為什麼這個認知不合理或沒必要
父母說「不用用這麼好的東西」不代表我就不值得用比較好的東西;父母說「賺錢很辛苦」,是他們認為賺錢很辛苦,不代表賺錢賺錢真的是件辛苦的事情。
原生家庭是我們人生中第一道關係,父母的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影響著我們的思維。當父母表現出「你不夠好」、「你不值得擁有」的語言或行為,大腦也就植入這樣的信念。
現在,我們知道,這些都不是事實。
步驟四 植入新的認知
新的認知:賺錢輕鬆容易,我值得擁有一切豐盛。
方法二:用新經驗改變舊信念
步驟一 意識到自己有這個認知
步驟二 找到這個認知的來源
步驟三 「創造新的經驗」說服大腦舊的認知不合理或沒必要
步驟四 植入新的認知
情境:不常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害怕說出自己真的想法或感受,別人會不理解,怕自己被議論紛紛、被排斥、被嘲笑或鄙視;若別人看見我真實的模樣,就不會喜歡我。
目標:能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
步驟一 意識到自己有「表達想法是不安全的」的認知
步驟二 翻找過去記憶,找出人生第一次「因為表達自己想法而受到傷害」的記憶
小時候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後被周圍的人嘲笑。
步驟三 創造新經驗來說服大腦,舊的認知不合理或沒必要
練習跟自己信任的家人、朋友說出真心話,看看他們會有什麼反應?說出真心話後,彼此的距離是不是更近了?再來試試跟比較不熟的朋友說出真心話,觀察他們會有什麼反應。
步驟四 植入新的認知
新的認知:有喜歡、認同我的人,也會有討厭、不認同我的人。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感受,能讓更多人認識我,讓我有更多機會創造與他人更深的連結。
方法三:直接放下舊信念
步驟一 意識到自己有這個認知
步驟二 放下這個認知
步驟三 植入新的認知
在意識到自己有「這樣的想法」後,也馬上意識到這是大腦學來的認知,清楚得知道可以透過認知重構改變自己的資料庫,能夠毫不猶豫放下舊認知,用新的來取代。
三種方法的差異與適用時機
方法一,透過讓大腦發現不合理性,來說服大腦。當我們不斷問自己「為什麼」,除了能發現舊認知的不合理性,也能揭開自己過去受過的傷,進而開始療癒。也因為這個方法只需要向內看,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
方法二,透過現實經驗的改變,進而改變認知,很容易理解。你也許會問,既然如此,為什麼還需要第一種方法呢?原因是很多時我們「不行動」、「拖延」或「不敢行動」,就是因為舊認知讓我們感到恐懼,若不去說服大腦不用害怕,便很難行動,現實經驗也不會改變。
至於方法三,是在用過方法一後,我們逐漸發現,舊認知很多時候是大腦為了解釋現象,而去創造的不合理解釋(大腦無時無刻都在找答案)。
所以到後來我們知道,舊認知一定存在不合理性,才能做到「不用說服大腦」,就可以放下舊認知。
「方法三」看似比「方法一」簡單許多,實則是因為已經放下足夠多,才能明白過去大腦將一切複雜化,並陷入劇情中無法自拔。因此我建議從「方法一」開始練習,並搭配「方法二」進行驗證,最後才用「方法三」。
如何發現潛意識信念?
在進行認知重構這項練習時,還會遇到無法意識到自己有「這樣的認知」的情況。
舉例來說,當接受別人好意或幫助到時候,會感到不好意思,其實背後有「我不配擁有」的認知,但我們一開始可能無法察覺它。
要能意識到自己的認知,需要有「覺察力」,覺察需要練習,因此我這邊先提供一些常見的、會阻礙我們接受豐盛的認知(限制性信念),供大家參考。
跟金錢有關的
- 賺錢很辛苦
- 賺錢要很努力
- 不可能靠做自己喜歡的事賺錢
- 錢是痛苦的來源
- 不可能買得起房子
- 不可能達到財務自由
- 總覺得好窮
跟我自價值有關的
- 我配不上OOO
- 我不用用這麼好的東西
- 我必須完美
- 我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 我很平庸
跟關係有關的
- OOO與我的關係永遠無法改善
- OOO與我永遠無法溝通
- 我不能在別人面前展現自己的脆弱,因為人們會笑我/用異樣眼光看我
- 只要知道我的過去/真實想法,就不會有人喜歡我
- 人都會變心,不會有人一直愛我
- 不會有人願意接受這樣的我
- 不會有人懂我
跟夢想有關
- 我不可能達成夢想
- 我不相信自己會成功
- 一定要非常辛苦才會成功
- 只有極少數的幸運者能夠完成自己夢想
- 我沒有足夠的資源做想做的事
- 我不可能造成改變
- 我不可能改變我的人生
- 人生本來就很辛苦
為什麼要找出第一次產生信念的記憶?
當我們找到第一次被植入認知的經驗,就能驗證「認知是學習來的」,讓我們更容易相信,可以透過重新學習,來重設大腦資料庫。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有些記憶對當時的自己太痛苦,大腦為了保護年幼的我們,將這段記憶埋在底層(潛意識)。我們雖然遺忘了,但這段記憶形成的認知卻默默影響往後的人生。直到我們準備好,去打開這段塵封的記憶,面對過去的傷痛,完成這道課題。
結語:改變信念,改變命運
最後複習一下認知重構的概念,認知重構是透過讓大腦重新學習,改變認知的過程。
我們的行為依照大腦資料庫的設定運作,因此重新設定資料庫,就能改變固有的行為模式,改變行為就能改變命運。重新設定資料庫的方法就是認知重構。
認知重構的方法分為四大步驟,首先要意識到自己有某個認知,再來,找到這段認知如何被放進資料庫。接著,我們要找證據來說服大腦:舊認知不合理或已不再適用。一旦成功說服大腦,就能植入新的認知,完成認知重構。
認知重構的整個過程,也是在檢視自己的人生課題,我們能看見自己如何被影響,也能看見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斷重複經歷相同的事情,而這個歷程會一直重複,直到我們打破它。
在我們開始進行認知重構之前,最關鍵的第一步,是先辨識出你內在潛藏的信念。
如果你還不確定自己的信念是什麼、或者為什麼總是卡在一樣的情境中,這三篇文章能幫你看見那個「你沒發現的自己」:
➤【辨識信念Ⅰ】為什麼無法改變現狀?真正卡住你的,是潛意識裡的信念
➤【辨識信念Ⅱ】限制性信念是什麼?它們如何悄悄地形塑你的人生
➤【辨識信念III】總是卡住怎麼辦?3步驟找出潛意識裡限制你的人生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