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釋放Ⅲ】你為什麼總是情緒爆炸?3種情緒來源,幫你看見背後的真相

你總是情緒反應很大、控制不了情緒嗎?這篇文章帶你認識3種情緒來源,幫你理解情緒從哪來、為什麼會這麼強烈,學會與情緒和平共處,是自我療癒的第一步。

舊的思維框架:「我對這件事感到很生氣。」
新的思維:「我不是在為現在的事生氣,而是過去沒被處理的情緒爆發。」

明明只是小事,為什麼你卻氣炸了、爆哭了,或者整天悶悶不樂?其實不是你反應太大,而是你的身體與大腦都「記得」過去那些沒有被處理的情緒與傷痛。

神經科學指出,當我們遇到外界刺激(例如他人一句話或某個眼神),我們的大腦會啟動自動反應系統。這時,大腦中的杏仁核(腦中負責情緒反應的區域)會迅速辨識出「這像不像我以前被傷害的經驗?」如果像,就會快速調動記憶+情緒反應,直接讓你進入戰或逃的情緒模式。

你不是為了眼前這件事而爆炸,而是你內在的警報系統認為:「危險又來了!」所以你不是太敏感,而是你曾經太多次被逼著忍耐、沒能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就像你童年常常被父母罵「你怎麼這麼沒用」,那時的你只能忍住不哭、努力表現;等到長大後,在職場被主管質疑一句「你怎麼會這樣做?」時,你可能立刻全身僵硬、感覺委屈、甚至想逃離。其實不是主管那句話的問題,而是你內心曾經受傷的小孩又被喚起了。

這些未釋放的情緒能量,長年累積在身體裡。就像一座被壓住的水壩,一旦某個類似情境再度出現,那些你以為「已經過去了」的情緒,其實會再一次湧上來。

當大腦辨識到相似的場景,喚醒了過去的創傷記憶,就會自動啟動一連串的防衛反應。你之所以在那一刻情緒爆炸,不是因為事件本身有多嚴重,而是它剛好戳中了你內在尚未被療癒的地方。

但為什麼這些反應會那麼激烈,甚至讓你完全控制不了情緒

因為——這不是你第一次有這樣的感受,只是你之前一直沒有機會處理。那些從小到大被壓抑、不被被允許表達的情緒,就像一股被堵住的能量,堆積在你的身體裡。

情緒就像壓力鍋,你越不讓它流動,它就越容易在某個無預警的時刻一次性爆炸出來。所以不是你不夠成熟,而是你的系統真的「裝不下了」。

我們常以為靠理智就能處理一切,但情緒不是邏輯問題。與其不斷責怪自己「為什麼又失控了」,不如開始問自己:「是不是我壓抑了太久?

當你願意不再只看「表面的情緒」,而是往內去理解:「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情緒?」——你就開始走上自我療癒的第一步。

大多數強烈的情緒,其實都可以從三種常見的來源找到線索:

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其實是在說「我渴望被聆聽、被滿足」。例如:你因為另一半晚回家而生氣,但真正的情緒來源,可能是你渴望被重視、被放在心上的需求長期沒有被滿足。

這類情緒不是無理取鬧,而是來自內在一個真實的聲音:「我需要什麼,但你沒看見。

有些情緒反應之所以特別強烈,是因為它們不是來自現在,而是「過去的痛還沒癒合」。像是:當你在會議上被否定,突然感覺羞愧、無地自容,可能不是因為那次發言的失誤,而是童年時常被責罵「你怎麼這麼笨」的記憶被勾起來了。

這時候,真正需要被照顧的,是那個曾經受傷但沒人安慰的你。

你是不是習慣對自己說:「不要想太多」、「別太情緒化」、「這沒什麼好難過的」?這些自我壓抑的語言,其實會讓情緒卡在體內,無法流動,最終形成一種「情緒淤積」。久而久之,你會變得對小事反應過大,或在某些情境下完全失控。

另外,內在的限制性信念,也會讓我們不自覺地批判自己。例如:「我一定要表現好,才值得被愛」這種信念,會讓你在陷入負面情緒的時候,感到羞愧。

你的情緒可能來自這三種來源其中之一,也可能是這三種情況的混合體。但不管是哪一種,它們都是一種訊號——提醒你有些東西還沒被好好理解與接住。

【情緒來源自我檢測表】

問題是 / 否
1. 這件事讓我覺得「我不被重視」、「沒人懂我」、「我需要卻沒被滿足」?
2. 我有類似的情緒反應好幾次了?而且每次都感覺好熟悉?
3. 我的反應好像比事件本身還要劇烈?
4. 小時候曾經有類似被忽略、被指責、被羞辱的經驗?
5. 我平常會告訴自己「不要表現情緒」、「別人會覺得我太情緒化」?
6. 我常覺得自己要完美、要表現好,否則就不夠好?

【解讀你的答案】

  • 如果你對第1題特別有共鳴
    你此刻的情緒,很可能來自「當下需求沒有被滿足」。
  • 如果你對第2~4題點頭如搗蒜
    很可能是「過去的創傷記憶被觸發」,內在的小孩正在發聲。
  • 如果第5~6題讓你特別有感
    你可能正經歷來自「壓抑情緒或內在信念」的情緒堆積。

現在你已經知道了:情緒不是莫名其妙的,它們可能來自需求、創傷經驗、自我壓抑或限制性信念。這些情緒之所以出現,其實是在引導你看見——你內在還有哪些功課,尚未被理解與療癒。

也許,你需要學會的是放下對他人回應的期待;也許,你的情緒正在提醒你:是時候好好愛自己了。又或許,它正帶你走向一個全新的領悟:你的價值,從來不需要靠外在來證明。

所以,請記得——有情緒,並不代表你哪裡不好。人類就是會有情緒,這是我們的一部分。你不需要壓抑它們、不需要假裝沒事,而是可以選擇:開始理解它們、與它們共處。

延伸閱讀推薦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