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不是你擁有得夠多才會有,而是你終於開始相信:就算什麼都沒有,我也值得。
如果你點進來,是想知道該做些什麼才能讓自己更有自信?那可能這篇文章會跟你想的不太一樣。因為我想分享的是:我們不必擁有什麼、做什麼,或變成某種樣子,自信就能由心而生。
只要變成那個樣子就會有自信?這是真的嗎?
過去的我,看到有人侃侃而談自己的想法、不在意他人眼光,甚至一現身就自帶氣場,那時候我心想:「我也想像他們一樣有自信。」
我開始思考,為什麼這個人可以這麼有自信?
我觀察到,有人因為有錢而自信,有人靠身分地位,有人來自好家庭,有人有專業、有頭銜、成就或知識。
所以,曾經的我也以為:只要我擁有這些,就能變得有自信。
於是並且想盡辦法得到他們。
擁有了這些,真的變得更有自信了嗎?的確,在擁有這些之後,我感覺自己比以前自信了,但同時也開始害怕:「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這些,我還算有價值嗎?」
我們往往將自我價值建立在外在事物上,用外在條件來定義自己的好壞。當我們擁有的越多,就越覺得自己值得被肯定,進而產生表面的自信。
所以,當你問我「如何建立自信」,我不會告訴你要去健身、打扮、競爭、賺錢、刷存在感。
因為真正的自信,不是來自外表或成就,而是來自你對自己的認同。
真正的自信,來自你對自己價值的相信
真正的自信,是你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明白自己即使什麼都沒有,也已經夠好了。
是來自內心深處的篤定:「我就是有價值的存在」。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可是我現在事業成功、財富自由、很多人崇拜我,我很有自信啊!」
但你有想過嗎?你的自信,是來自錢、地位與他人眼光?還是其實是來自內心對自己的肯定?
如何讓自信由心而生?給你的三個內在提問練習
如果你想培養真正的自信,請試著問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1.「我覺得自己要怎麼樣,才會更有自信?」
你可能會回答:我要更有才藝、更有錢、有閃眼的學歷、更多粉絲、更懂時尚……這些都很合理,因為社會就是這樣教我們的。
2.「為什麼我會這樣想?」
可能是因為你看到擁有這些條件的人很有自信,又或是你覺得這些東西可以讓自己被肯定、被崇拜。
3.「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這些,我還會覺得自己有價值嗎?」
這題才是關鍵。如果你的自信建立在這些條件上,當條件不再時,你是否還能穩住自己?
為什麼我們會以為「要擁有什麼」才能有自信?
第一次聽到「你什麼都不需要,就可以有自信」,你可能會覺得很震驚。
因為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要成功、要漂亮、要厲害,才值得被愛、才算有用。」
我以前也以為,這種「內在自信」只是自我安慰,是給那些什麼都沒有的人用來逃避現實的說詞。
但這正好說明了一件事:我仍然在用外在標準評價自己。
我們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社會灌輸我們「你不夠好」,讓我們相信:一定要變成某個樣子,才值得被喜歡。
但這不是真的。這些都是制約,是社會文化一再重複灌輸我們的限制性觀念。
如何解除制約,培養真正的自信?
第一步,是意識到這些觀念不是事實,只是被灌輸的信念。
接著,要不斷練習——相信自己,不畏他人眼光,即使外界不理解、即使有人質疑你為何「沒什麼卻這麼有自信」。
這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而是一種來自內心的穩定力量。
你不再活在別人的標準裡,也不再需要被肯定來證明自己。
如果你願意走得更深,試著每天覺察:
- 我為什麼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 這些想法是哪裡來的?
- 如果我什麼都不改變,我還能肯定自己嗎?
這樣的練習,會讓你一點一滴,回到真實的自己。
延伸閱讀|想深入解除這些內在限制,推薦你參考以下文章:
【重建信念】覺得自己不夠好怎麼辦?從黑暗面看見你早已足夠的自己
【轉化信念】怎麼改變潛意識信念?3種認知重構方法,改寫你的人生劇本
結語:真正的自信,是回到你本來的樣子
自信,不是你擁有什麼才會有的狀態,而是一種你願意相信自己本就值得的心境。
當我們不再追逐外在的認可,而是看見內在的價值,那份自信會自然長出來。它不是裝出來的樣子,也不是依附在任何成就上,而是一種不論環境如何變動,我都知道自己是有力量的狀態。
願你從今天開始,不再急著變成誰,而是一步步走向那個真實的自己。
因為你已經值得,也一直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