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顯化,先提高你的配得感

若你不相信自己值得擁有,你便不可能獲得它。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走進超市買牛奶,看到架上有有機牛奶跟非有機牛奶,你想著有機牛奶比較健康,但看到兩者價差,你便告訴自己:我喝普通的就好了。又或者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要買東西給自己的時候總是下猶豫不決,把東西放進購物內卻遲遲未結帳,但要買禮物給另一伴,卻可以毫不猶豫。再舉一個例子,當你做了過多的工作,你已經是組織內不可或缺的腳色,卻不敢跟主管要求加薪?

會有這樣的情形,其實是因為配得感太低。配得感是什麼?配得感是一個人相不相信自己值得擁有的程度。

一個人的配得感高與低大致來自以下這三個面向—原生家庭、後天境遇跟社會制度。記住,我們的認知(配得感高或低)是學習來的,既然是學來的,一定有個來源,可能是來自某些人,可能來自某些事。同理,也因為配得感高或低的認知是學來的,我們可以透過重新學習來提升自己的配得感。

過去經歷當然包含原生家庭的影響,畢竟原生家庭是我們出生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道關係,父母對小孩來說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因此,這麼重要的存在對待我們的方式,也大幅影響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

舉我自己的例子,小時候父母帶買我去買東西,總是優先考慮商品上的價錢標籤而不是我的喜好,有時候兩件物品明明只差一點點錢,父母也會直接說出:這個比較便宜,小孩用的東西一下就壞了,不用買那麼好的。甚至長大後的某一次,父母看到我買了音樂劇的票,也直接說出:我供你吃住,不是讓你把錢在買那麼貴的票上。

這些言語無形中形塑了我對自己的價值,我不需要/不值得用這麼好的東西、我只值這樣、父母這麼辛苦,我怎麼可以對自己這麼大方…等。這些想法在潛意識中形成限制性信念,讓我無法得到更多豐盛。

除了原生家庭影響,後天境遇也影響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即便出生在同一個家庭的兄弟姊妹,也會因為個人境遇,有著天差地遠的價值觀。舉例來說,如果你的第一任男/女朋友對你不好(如不在意你的感受、吵架的時候一定要吵贏、總是找藉口、不懂避嫌等等),你卻不知道這叫作不好,以為感情就是這樣子的,甚至以為自己只值得這樣的對待,後來你們終於分手了,下一段感情的交往對象做出傷害你的行為,你可能也會以為自己只值得被他這樣對待,甚至以為自己找不到比他更好的對象。

相反的,如果你遇到珍惜你的另一半,在意你的感受,幾乎記得你說過的每一件事,即便對方心情不好,跟你說話的時候還是很有耐心,不會去計較誰付出的多、誰付出的少,被這樣對待的你,於是知道自己原來值得被這樣對待。

除了感情之外,工作上也是如此,如果你遇到的主管或同事,對你提出的意見總是不採納或總是反駁,久而久之你會以為自己的想法不重要,或是自己的想法不好,越來越不想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以為自己的想法不值得被聽見。

相反的,如果進到一間公司,公司的高階領導人重視每一位員工的想法,無論是誰,他都會認真得看著他的眼睛聽他講話,在會議上也會詢問每一位員工的意見,並真正採納。於是,你知道自己的聲音值得被好好聆聽,值得被這樣對待。

尼泊爾西部有這樣的傳統,女性生理期時被要求必須隔絕在村外小屋,原因是當地居民認為不潔的經血會污染家裡,觸怒神明,對家庭造成不好的影響,在這樣的文化下,很容易讓女性覺得生理期來的時候自己是不潔的。當我們在看這段文字的時候,會覺得這樣的觀念實在不可思議,畢竟女性生理期本來就是正常現象(況且也因為如此,女性擁有創造生命的能力)。

現在,回到我們周遭的現實,如果你的同學都在主打「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的公司上班,你會很容易因為跟你條件相似的人都這樣工作著,逐漸形成「我只能找到這樣的工作」的想法,但事實是,你有權利也有能力找到比現在條件更好的工作;如果你周圍的親戚都做著某種類型的工作,你會很容易受到他們的影響,逐漸形成「我也只能做著跟他們差不多的工作」的想法,但事實是,你有權利也有能力去做不同類型的工作。

接著,來說說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的制度,大部分的我們被告訴畢業後到大公司上班,穩穩的、努力的工作三、四十年,退休後有一筆退休金,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了。但你有想過嗎?你值得更好的,你值得一天賺好幾萬而不是一個月賺幾萬,你值得在你年輕力壯的時候就享受世界,而不用等到年老的時候。

若你不相信自己值得擁有,你便不可能獲得它。如果你想要一段美好的關係,卻不相信自己值得擁有,你就不會擁有你想要的關係;如果你想要更高的年薪,卻不相信自己值得擁有,你就不會得到你想要的那個數字。你想要任何美好,卻無法想像自己擁有那些美好的樣子,你便不會得到它。那究竟要如何提高自己的配得感呢?從改變自己的想法開始,也就是認知重構,讓自己的想法從「我不值得擁有」變成「我值得擁有」。

第一步 回想過去經驗
找出過去經驗中,那些讓你以為自己不值得擁有的回憶。例如,父母覺得你用便宜的東西就好、你的初戀告訴你:你不可能找到比他條件更好的對象等等。

第二步 挖掘底層原因
挖掘方式就是不斷問自己「為什麼」?直到挖到底層原因為止。

舉例1
問:為什麼父母這樣對我,我就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
答:那是父母的想法,我不用以父母的想法定義自己。
問:但是那是我的親生父母,他們這樣對我是不是代表我不夠好,所以不值得擁有?為什麼我會這樣想?
答:這其實是大腦為這個情境下的註解(一定是因為自己不夠好,父母才這樣對我,不夠好的我不值得擁有)。但事實不是這樣的,無論你有什麼過去、有什麼樣的個性,你都值得一切美好,你不用「夠好」才值得擁有

【延伸閱讀】:接受所有面向的自己:沒有不夠好的你

舉例2
問:為什麼我沒自信自己能找到比現在薪水更高的工作?
答:因為我覺得自己學歷不足、技能不足,加上之前的求職經驗大多不太順利,我覺得自己在就業市場上的價值不夠好。
問:為什麼要覺得自己學歷不好、技能不足或用過去的經驗預測未來?
答:這些是成見。我真的學歷不夠好嗎?我真的技能不足嗎?這兩項是應徵這份工作的要件嗎?我的過去會影響未來嗎?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第三步 認知重構
當我們挖掘到底層原因,就得以看到自己的盲點,進而用不同角度看待「我不值得擁有」的這件事。

當我們已經相信自己值得擁有,豐盛卻還沒到來,可能是因為你還沒真正相信自己能夠擁有。前面講的不相信自己,是指不相信自己值得擁有;這段講的不相信自己能夠擁有,指的是不知道用什麼方式才能擁有

你不知道宇宙會用什麼方式幫你把許下的訂單遞到面前,又或者你已經採取了行動,卻不相信自己能有不一樣的未來。這時候,我建議這樣做:找一個範本(已經擁有你想擁有的人),看他怎麼做,照著他的方式去做,或找一個能讓你相信自己會成功的方法。當你能看到自己腳下走的每一步,你必能到達終點。

試想一下,如果你要規劃一趟去台中的旅行,你怎麼規劃?你可能會設一些條件,像是旅行天數、預算等,接著你會排行程,上午做什麼、午餐吃什麼、下午做什麼、晚上吃什麼,排完行程、訂完住宿、買完車票,你便等著出發。你知道這趟旅行會成行,因為你知道你會搭上高鐵,準時抵達台中,走完你排定的行程,你毫不遲疑,因為你已經看見這趟旅程中你會走的每一步。同理,在顯化的時候,用相同的方法,像是你在規畫你的旅行一樣,你去看清楚你會做的每一步,只要看得見,目標、願望便會實現

很多事都是這樣的,在你真的實現/顯化前,你會不斷懷疑自己,但是當你有過一次成功顯化的經驗,你便知道自己做得到,下一次顯化就會變得容易。當你還沒顯化前(目標尚未實現前),一定要持續相信自己(要做到真正相信,就要去除讓自己不相信的因子,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配得感跟達成目標的方式),直到顯化為止

圖片來源:freestocks on Unsplash

邀請大家一起來做這個練習!當你清理完限制性信念,完成認知重構,可以試著這樣告訴自己(並觀察自己是否真的相信這些話):

我值得擁有每個月OOO的收入

我值得擁有OOO(帶入品牌)的OOO(帶入車款)車

我值得擁有OOO(帶入品牌)的手錶

我值得擁有OO坪的房子

我值得擁有珍惜我的另一半

我值得擁有真心對我的朋友

我值得在友善的職場中工作

我能遇到負責任、能力好又不吝於分享技能的同事,因為我也如此

我能遇到負責任、願意指導我的主管,因為我值得被這樣對待

我能找到一群理念相同的朋友一起創業,因為我的想法真的很好

我值得擁有一切美好,無論我的過去、我的個性或成就

圖片來源:Anastase Maragos on Unsplash

顯化失敗可能是因為你還「不能完成相信自己」,這裡指的「不能完全相信自己」包括:不相信自己值得擁有(配得感低)以及「因為不知道用什麼方式達成」所以無法全然的相信,這一篇文章聚焦討論前者。不值得擁有的這個認知,是大腦學習來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透過認知重構,讓大腦重新學習,來提高自己的配得感記住,無論別人怎麼對待你、無論別人如何評價你、無論過去經歷過什麼、有著什麼樣的家庭背景或個性,你都值得擁有一切美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